分享好友 文化首页 频道列表

梵呗赞诵的法器 钟

2011-02-20 17:1515260
寺院为报时,集合大众时而敲击的法器。其形制有梵钟及半钟二种。

  梵钟又称大钟、约钟、撞钟、洪钟、鲸钟、蒲牢、华鲸、华钟、巨钟。多属青铜制,少数为铁制,一般高约一五O公分、直径约六十公分,形式是上端成雕成龙头的钩手,下端有相对的二个莲华形撞座,称为八叶,撞座以下称草间,下缘称驹爪;以上则分池间、乳间二部分,且乳间有小突起物并列环绕,又连结撞座呈直角交叉的条带称为袈裟举,又名六道,另外,钩手傍有呈圆筒状的筒插通内部。此类钟多悬于钟楼,作为召集大众时或早晚报时之用。

  《敕修百丈清规·圣节》中说呜大钟为召集大众上殿及警觉睡眠:“鸣大钟及僧堂前钟集众,列殿上,向佛排立。”又<法器章>中说:“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引杵宜缓,扬声欲长,凡三通,各三十六下,总一百八下,起止三下稍紧。”

  而在叩钟时,如果能观想觉悟一切众生,则获利更大。文中又说:“鸣钟行者,想念偈云:‘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仍称观世音菩萨名号,随号扣击,其利甚大。”

  其所发之音或称鲸音。又后世多在其表面平滑处刻铭。

  在《增一阿含经》中说,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止息。在《付法藏传》卷五中记载:“古月支国王,因为与安息国战争,杀人九亿。因为恶报的缘故,死后化为千头大鱼,顶上有剑轮绕身砍头。可是随砍立即又出生,极痛难忍。於是前往请求罗汉僧长(常)击钟声,以止息其苦。”

  《续高僧传·释智兴传》中有一个故事:有一亡者讬梦予其妻说:“我不幸病死,生于地狱,赖蒙禅定寺僧智兴鸣钟,响震地狱,同受苦者一时解脱。”有人就问智兴:“为何鸣钟能有如此感应?”

  智兴回答:“我并无特别的神术。只是见《付法藏传》中说罽贼吒王剑轮止停之事,及《增一阿含》中钟声功德,敬慎遵行,苦力行践之。我每次呜钟之始,皆祈愿诸贤圣同入道场,然后三下;将欲长打,如先致敬,愿诸恶趣,听闻此钟声,俱时得离苦。如此愿行,心志恒常敬奉而修力,或许是如此而有感应吧!”

  半钟又称唤钟、小钟,多以真鍮(黄铜)铸造,通常高约六十至八十公分,乃吊於佛堂内之一隅,因其用途系为普告法会等行事之开始,故亦称行事钟。

  寺院大钟之制源自印度,然钟在该地系称犍稚(ghauta),如《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中说:“阿难(中略)即升讲堂,手持犍稚并作是说:我今击此如来信鼓,诸有如来弟子众者尽当普集。”此有木、石、铜制之别,雕刻极为精美,多悬于钟台。

  在中国,黄帝时即有工匠垂铸钟,原系祭祀、宴享的乐器,如西周有所谓的“编钟”。到佛教传入后,始成寺院中的法器。此物多为青铜制,外形朴素,常刻有铭文,且自六朝时代起多挂在钟楼。如《广弘明集》卷二十八列有大周二教钟铭(北周·天和五年武帝制)、大唐兴善寺钟铭、京都西明寺钟铭(康·麟德二年造)等。又,苏州寒山寺之钟,因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而闻名于世。另据日僧圆仁之《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所载,五台山的钟楼谷乃是文殊菩萨一度示现金钟宝楼之处。

  朝鲜自古亦有梵钟,然其制稍异,无袈裟(左礻右舉)。其中,新罗·惠恭王七年(公元七七一年)所铸造的泰德寺钟,现今悬于庆州南门外的钟楼。

  日本的梵钟深受中国、朝鲜的影响。其被列为国宝的寺钟之中,有不少即来自此二国。

  有关鸣钟之法,依宗派、地方而异,但通常是以三鸣钟为始,以二鸣连续作终。又,鸣钟的次数以十八声为常例,亦有三十六声、一O八声。其中,对于鸣一O八声之原因,或谓是对应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之数。或谓可使百八烦恼清醒觉,故佛教称为“百八钟”。

  除此之外,不同的钟代表不同的讯号,如“殿钟”,即佛殿钟也,在《敕修百丈清规·楞严会》中说:“鸣大钟、僧堂钟、殿钟、住持至佛前烧香。”又<法器章>中说:“殿钟,住持朝暮行香时鸣七下。凡集众上殿,必与僧堂钟相应接击之,知殿主之。”可知殿钟是集合大众上殿之讯号。

  另有“僧堂钟”,《禅林象器笺》中说:“僧堂前钟,其制稍小,或单称堂前钟。”

  《敕修百丈清规·请立僧首座》中记载:“堂司行者鸣僧堂钟,大众同送归寮。”又<法器章>中说:“僧堂钟,凡集众则击之。遇住持每赴众入堂时,鸣七下。斋粥下堂时、放参时、旦望巡堂吃茶下床时,各三下。住持或不赴堂,或在假则不鸣。堂前念诵时,念佛一声,轻鸣一下,末叠一下,堂司主之。”

  还有“入堂钟”,《禅林象器笺》<呗器门>中说:“堂者,僧堂也,斋时大众入僧堂时,鸣大钟十八下,谓之入堂钟。”可见此为大众入僧堂之讯号。

  《永平清规·赴粥饭法》中说入堂钟也入斋堂之讯号:“粥时,开静已后;斋时,三鼓已前,先于食位就坐。斋时,三鼓之后,鸣大钟者报斋时也。城隍先斋钟,山林先三鼓。此时若面壁打坐者,须转身正面而坐。若在堂外者,即须息务洗手令净,具威仪赴堂。次鸣板三会,大众一时入堂。”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佛教法器“钟”细谈
钟,梵语犍稚,华译为钟、磬。为寺院报时、作法事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寺院钟的始制源自印度,称为犍稚,传到我国才称为钟。在中

0评论2015-01-27562

寺院的法器法物种种
寺院中用于庄严佛坛及祈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或佛子所携行的念珠、锡杖等修道资具,都是法器法物。常用的法器法物如

0评论2015-01-27568

佛教知识普及-法器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

0评论2015-01-27384

藏传佛教的各种法门、法器知识
 藏传佛教的各种法门、法器繁多,大致可分为息灾、增益、怀爱、诛魔四种法门;礼敬、称赞、供养、持验、护身、劝导六类法器。使

0评论2015-01-271200

开佛具店必知的佛教法器知识
何为佛教法器  佛教的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道具、法具。举凡佛坛,用于祈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乃至行者所携行

0评论2015-01-27390

禅门的法器 界尺
界尺,为文具,以画界罫线,兼镇纸幅,与戒尺不同。  界尺为画线兼纸镇的工具,其材质并无记载,但在《五代史唐赵光逢传》中说

0评论2011-04-201008

禅门的法器 曲彔
曲彔是椅子的一种,常见於禅宗公案中。原来是胡椅的俗称。又称为圆椅、交椅、参椅。其形状弯曲,有四脚,两脚交叉,有椅背;因为

0评论2011-04-201194

禅门的法器 蒲团
指禅林中坐禅用的垫子,作用在坐禅时使腰部省力竖直。坐物以蒲编造,其形团圆,故言蒲团。  在《永平清规办道法》中说到禅堂中

0评论2011-04-201132

禅门的法器 香板、竹箆等警策法具
警策是指警察策励,精进修行之意。香板应与日本传回中国禅宗的警策棒相同,乃纠正僧众于坐禅之怠惰、瞌睡、姿势不正警醒用具。 

0评论2011-04-20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