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文化首页 频道列表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 三衣

2011-03-20 17:2610670
三衣(梵文trinl civarani)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三衣。即:僧伽梨(samghati)、郁多罗僧(uttarasanga)、安陀会(梵antarvasa)。此三衣总称为支伐罗(civara)。由于三衣依规定须以坏色(浊色,即袈裟色)布料制成,故又称为袈裟(kasaya)。

  依佛制,初期的出家者须过质朴的僧团生活,因此在个人物品方法,仅获准持有三衣一钵、座具及漉水囊,其中,尤以三衣一钵为出家者最重要的持物。

  《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卷下中说:“谓一类人起正信心,修出家法。(中略)但持三衣一钵,馀无所有。”戒律中并且对其形式、大小、颜色、缝制法、穿法等皆有所规定。

  关于比丘常应随身携带三衣一钵之事,《摩诃僧祇律》卷八中说:“出家离第一乐,而随所住处,常三衣俱,持钵乞食,譬如鸟之两翼,恒与身俱。”

  《四分律行事钞》卷下之一亦说三衣是贤圣沙门的标帜,钵为出家者的用具,非俗人可用,应执持三衣瓦钵,即是少欲少事。或略称衣钵。至后世,比丘临入灭时,常将此衣钵传与门人,作为传法的信物。也因此,才有称呼主要弟子为“衣钵传人”的称谓。

  兹介绍三衣如后:

  1、僧伽梨:即大衣、重衣、杂碎衣、入聚落衣、高胜衣,为上街托钵或奉召入王宫时所穿之衣,由九至二十五条布片缝制而成,又称九条衣。据说有一次,释尊觉得天气很冷,担心比丘的衣物不够保暖,因此有大衣的制定。如人所知,大衣是由九块布缝成的,因此准于以上二衣,也称为九条。

  2、郁多罗僧:是专为掩盖上半身而披的,规定可用七块布疑缝成,因此准于上述,也称为七条,即上衣、中价衣、入众衣,为礼拜、听讲、布萨时所穿著之衣,由七条布片缝制而成,故又称七条衣。

  3、安陀会:即内衣、中宿衣、中衣、作务衣、五条衣,为做日常劳务时或就寝时所穿著。规定用五块布缝成,掩盖腰部以下。由于它的作法,下来也称为五条,这种用语传到今日的日本佛教间。

  而比丘尼除此三衣外,另加僧祇支(梵samkaksika)及劂修罗(kusula),合称比丘尼五衣。僧祇支,即覆肩衣,穿在三衣里面,里覆左肩与两腋之衣。劂修罗,即下裙,覆于腰部之衣。

  关于三衣的制订缘由,颇有异说。依《十诵律》所载,瓶沙王请佛制僧衣,以别于外道衣;佛到南山游化,见良田畦畔齐整,遂命阿难根据由相裁制深摩根衣。依《四分律》所载,佛鉴于比丘众渡恺河时现杂乱相,遂制三衣之数。《有部毗奈耶》卷三十九则载,六群比丘穿著白色衣,受到居士讥嫌,故佛制比丘须著三种坏色衣。

  三衣之色相,以青、黄、赤、白、黑五正色及绯、红、紫、绿、碧五间色为非法,应破坏之,染成茜、泥、木兰三如法色。三衣之重数亦有制限,如系新衣,则大衣二重、馀二衣一重;若属故衣,则大衣四重、馀二衣二重;若新故两者并用,则大衣新一重、故二重。  

  ⊙衣囊

  衣囊(梵civara-brsika),古代印度僧人收拾僧装(三衣)的囊袋。又作衣袋、盛衣、打包、三衣袋、袈裟袋。在佛制中,为教导僧众远离自他的执着,令以弊衣作成三衣,并令彼等善加维护,勿使破损。如《十诵律》所载,须护三衣如护自身皮肤,护钵如护眼目。著大衣时不可从事挑石、铲土、除草、洒扫等工作。三衣不同时,应收入衣囊。

  衣囊的制作,《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五中说:“三衣袋法,长三肘,广一肘半。长牒两重缝之为袋,两头缝合,当中开口。长内其衣,搭在肩上,口安钩带,勿令虫入。”《五分律》卷二十一中也说,囊长,前至脐,以粗物制。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佛教法器“钟”细谈
钟,梵语犍稚,华译为钟、磬。为寺院报时、作法事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寺院钟的始制源自印度,称为犍稚,传到我国才称为钟。在中

0评论2015-01-27562

寺院的法器法物种种
寺院中用于庄严佛坛及祈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或佛子所携行的念珠、锡杖等修道资具,都是法器法物。常用的法器法物如

0评论2015-01-27568

佛教知识普及-法器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

0评论2015-01-27384

藏传佛教的各种法门、法器知识
 藏传佛教的各种法门、法器繁多,大致可分为息灾、增益、怀爱、诛魔四种法门;礼敬、称赞、供养、持验、护身、劝导六类法器。使

0评论2015-01-271200

开佛具店必知的佛教法器知识
何为佛教法器  佛教的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道具、法具。举凡佛坛,用于祈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乃至行者所携行

0评论2015-01-27390

禅门的法器 界尺
界尺,为文具,以画界罫线,兼镇纸幅,与戒尺不同。  界尺为画线兼纸镇的工具,其材质并无记载,但在《五代史唐赵光逢传》中说

0评论2011-04-201008

禅门的法器 曲彔
曲彔是椅子的一种,常见於禅宗公案中。原来是胡椅的俗称。又称为圆椅、交椅、参椅。其形状弯曲,有四脚,两脚交叉,有椅背;因为

0评论2011-04-201194

禅门的法器 蒲团
指禅林中坐禅用的垫子,作用在坐禅时使腰部省力竖直。坐物以蒲编造,其形团圆,故言蒲团。  在《永平清规办道法》中说到禅堂中

0评论2011-04-201132

禅门的法器 香板、竹箆等警策法具
警策是指警察策励,精进修行之意。香板应与日本传回中国禅宗的警策棒相同,乃纠正僧众于坐禅之怠惰、瞌睡、姿势不正警醒用具。 

0评论2011-04-20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