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则美,美则传
宗教在人类历史上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由于宗教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一直充当精神主宰的角色,因此,文化的传播,从一定意义
0评论2015-02-08252
文风趋"中道"--观色悟空
从汉末至东晋义熙时期,玄学清谈思潮笼罩文坛、艺苑,玄学的有无、本末、体用、言象之辨的观念左右着文坛,艺苑的审美观念和
0评论2015-02-08242
精神的东方与无韵的西方
精神的东方 儒释道三家是中国艺术的三大精神支柱。这种影响固然可以解释为哲学对艺术的渗透,而根底却在于它们本来就是审美的
0评论2015-02-08262
《佛教美学》导论--在反美中建构美学
一 青源惟禅师有一段语录,一再为人引述: 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
0评论2015-02-08254
文化复兴与宗教
所谓文化,简单地说,就是文治教化。文化表现於事理方面,则为伦理、道德、法律、宗教、科学、哲学、文艺、史学、风俗、习惯
0评论2015-02-08268
佛教文化的现在与未来--访吴立民先生
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我们禅学社一行五人拜访了本刊顾问、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我们向吴老请教了很多问题,吴老
0评论2015-02-08306
赵朴初居士谈佛教文化艺术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
0评论2015-02-08296
书法与佛法的本体互动
中国文化史上,书法和佛教在长期的历史话语中彼此走近佛教借书法得以广泛传播弘扬和普及,书法藉佛法形成经久不息的书经热潮
0评论2015-02-05287
阮荣春:佛教美术在中国
日前,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阮荣春教授主持的中印佛教美术源流研究获评201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阮荣春教授曾撰《
0评论2015-02-05279
2011在印度的47天-总印象及费用整理
2010年11月26日从尼泊尔的苏诺里边境陆路进入印度,2011年1月12日从南印的chennai飞机离境到斯里兰卡。总行程为47天,停留11个城
0评论2015-01-31606
民间藏家收藏近3000尊弥勒佛像
相传,弥勒佛是布袋和尚的化身,而布袋和尚出生在奉化,出家在奉化,圆寂也在奉化,所以,每当我看到那些笑口常开、乐善好施、
0评论2015-01-30369
浅述历代弥勒佛像的造型艺术特征
佛教中对佛陀的信仰,大乘佛教将其进一步神化,建立了三身佛和三世佛的观念。认为任何一尊佛都有三身:法身、报身和应身,三
0评论2015-01-30455
关于佛祖们的姿势 你必须知道的涨知识贴
如果你还没去上海博物馆看过《圣境印象印度佛教艺术展》,那你可能就此错过了近年来最好的展览。抓紧最后一周的展期(展览至2月
0评论2015-01-29427
永乐宫廷佛像蕴含的文化信息
佛像收藏是古玩收藏中一个重要的门类。近年,由于受到海内外收藏家的追捧,明永宣两朝的宫廷佛像价格直线攀升。特别是永乐朝
0评论2015-01-27314
我看张大华禅画
禅画奠基于禅宗思想,唐中晚期禅宗成为汉传佛教主流之际,禅画也应时而生。有人主张唐代诗人画家王维是禅画鼻祖,也有人说晚唐
0评论2015-01-27299
禅画:自然地生活 自然地艺术
从古到今,很多艺术家都将参禅打坐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作训练,因为禅意通常能给人带来参透人生的智慧。禅家认为,心与宇宙合一,人
0评论2015-01-24272